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考-ag旗舰厅在线

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考
2024-07-15 00:57:39 33

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考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兴衰,事关各族人民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应“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搞好意识形态工作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十年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实践中的新形势、新情况呼唤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守正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确立为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为新时代我国实现新目标、夺取新胜利提供了坚实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涉及领域广泛、变革深刻、斗争复杂,任务艰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各种思潮激荡碰撞、价值观念复杂多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任务依然艰巨。

一、坚持“主”与“次”相结合,推进“主导”向“主流”持续转化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主导意识形态与非主导意识形态的有机协调。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上层建筑的作用,尤其是意识形态中主导区分,以及主导与非主导之间的相互关联。在一个社会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有且只能是一个,因为只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才能担负起主导意识形态的职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主导意识形态当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稳定和巩固无产阶级统治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本质映现和思想支柱。意识形态领域有强调统治阶级自觉建构并在社会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治地位的主导意识形态,也有反映社会生活个体性主张的非主导意识形态。显而易见,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一个“主”与“次”的协调处理问题,也即是政治层面和生活层面如何就意识形态进行对话沟通问题。

(呈现有限,下载不限。更多素材内容请直接下载文档查阅。)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网站地图